5天,1800人,50万次采样!中山一院人全力以赴保卫家园
连日来广州疫情变化迅速,全市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号角吹响。4月1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再次派出800人核酸采样医疗队赴越秀区、黄埔区、南沙区开展采样工作。自4月8日晚上11点起至今天下午,医院已累计派出10批近1800人次的核酸采样医疗队,完成核酸采样量超50万人次。
披星戴月,紧急驰援,一声声闻令而动,一次次火速集结,只为跑赢病毒,携手抗疫,共同守护美丽羊城。

4月12日,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中山一院党委骆腾书记及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同事为医疗队员送行



医疗队员火速驰援,集结出发

4月12日,中山一院东院派出50名医疗队员前往长岭街道10个监测点,支援黄埔区核酸检测工作

4月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领导班子(筹)周灿权院长在医疗队出发时讲话
在出发仪式上,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代表医院向参与核酸采样的医疗队员表示敬意,他说,当前广州疫情正面临最关键的时候,也是最艰苦的时候,中山一院白衣天使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同心抗疫,彰显了“无敌中山医”的精神。他希望队员们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不松懈,不动摇,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肖海鹏院长还表示,面对此次疫情,医院做了充分准备,包括完成了医务人员核酸检测培训,配备充分的防疫物资,大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以应对此次广州疫情带来的挑战,“希望尽我们的努力,早日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
使命在身,责无旁贷
这几天,广州最高气温达31℃,队员们到达社区采样点后,迅速安排分工,理顺工作流程,便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采样工作中。许多大白们完成采样任务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背,但他们不喊苦不言累,一句“使命在身,责无旁贷” ,让他们又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在越秀区东山街道幸福社区,采样队员帮助规范设置采样点

星夜出发,队员们连夜挑灯作战

脱下防护服,医护人员汗水浸透了衣背

南沙区核酸采样现场井然有序
施以援手,暖心救助
4月8日晚10点,在接到紧急核酸任务后,中山一院医疗队员于半小时内迅速完成队伍集结,赶赴越秀区水荫南社区等多个临时采样点开展支援工作。
队长黄诗欣护长看到一位青年做完采样站起来后,突然头晕步态不稳,几乎要摔倒,她立马上前扶着,这时组长梁文凤和几位志愿者都看到了,他们一同扶着青年缓慢走到旁边,并在安全的地方坐了下来,队长关心地询问他的情况:“有没有吃晚饭啊?有无头晕?是否受伤?”青年自诉因天气炎热稍有头晕,加上本身有足患,站立后需适应一会才能行走。
组长立马协助其联系了家属,几分钟后,青年的妈妈也做完了核酸采样,过来接孩子,她对医务人员连声道谢。青年好转后对医务人员说:“谢谢你们的热心帮助,我现在好了很多,可以回家了。你们辛苦了,真的非常感谢!加油!”

通宵达旦,医疗队员深夜驰援核酸检测
4月9日凌晨一点左右,在东山社区执行采样任务时,洪广淑、李丹等6名队员遇到了一名突发头晕、心悸不适的7旬老人,他们立即指导工作人员拿来血压计测量血压,测量脉搏,为老人准备温水,询问病史。老人喝了温水,休息了一番之后,情况好转,队员们交代社区人员护送老人回家,并嘱咐有问题及时就医后,便立刻投入到了核酸检测任务中。“谢谢你们及时伸出了援手”老人家属向医务人员表示了感谢。

洪广淑、李丹等6名队员救治7旬身体不适老人
在核酸采样现场,一位老年走路颤抖不稳,队员林佩霞看到后马上协助老人坐好坐稳,并关心询问他有无不适。原来,他是由家里的保姆用轮椅送来采集点的,当时,保姆还要回去接另外一个老人下来做核酸, 林佩霞了解情况后,优先安排了这位老人做核酸,并协助他离开。

医疗队员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优先安排核酸检测
“山河依旧,感谢有您”
4月8日晚凌晨2时许,在越秀区东山街道,医疗队员们通宵进行核酸采样,此时,小组组长余沙收到了居民赠与的防蚊蚊香。“东西虽小,但情深意重!”余沙表示,在疫情这场大考之下,广州市各级政府、医院及广大街坊团结一心,齐心抗疫,我们相信,“广州一定赢”!

小组组长余沙收到了居民赠与的防蚊蚊香
4月11日,刘小芳队员在越秀区登峰街执行采样任务时,收到了一个小女孩画满爱心的画作,上面写着“你们要好好休息,谢谢你们,辛苦了,广州加油,抗疫成功”的字样。刘小芳表示:“收到小朋友的画,十分惊喜又感动!”



“山河依旧,感谢有您”,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前进街道办事处向队员们送上了感谢信

横沥镇人民政府对医疗队表示感谢

南沙区总工会发来感谢信
“若有战,召必应”
感谢你们的无私付出
温暖了这座城市
广州加油!
(来源:核酸采样医疗队、新闻中心、东院、南沙院区)